世铭集团

首页>新闻>南方人物周刊采访 - 马世民 跳出上天设定的盒子
南方人物周刊采访 - 马世民 跳出上天设定的盒子


马世民

本刊记者  洪潇  发自上海


这是一个太容易勾起你好奇心的人。

出生于英国,服役在法国外籍军团;李嘉诚曾经的左膀右臂,和记黄埔前任董事经理,香港人称“洋大班”;在大陆开投资公司,被华为总裁任正非视为永远的老师;最让人称奇的是,曾在无补给条件下徒步1095公里抵达海拔2835米的南极点,以63岁高龄成为这条路线几十年来的最年长完成者。一个人霸道地过尽别人的几生。

略带英式口音的英文,穿简单的休闲上衣,个头不高但体形健实,比74岁的实际年龄显得年轻许多。深邃的眼睛看向你时仿佛注入醒神剂,讲述惊心动魄的历险故事时云淡风轻,却会突然兴起变个魔术,然后露出孩子般的骄傲神色,等着赞叹声起。马世民显然早已习惯被访问,甚至某个提问刚开头就被他抛来的答案终结;而他视作个人价值观核心的自由精神,多次被主动提起。

五十多年过去,他早已不再是那个穿着三件套西服、拘谨地坐在面试军官前的忐忑少年。


逃离是为了回归

1960年2月22日清晨,马世民身着全套英式传统正装(衬衫马夹加西装),没有通知家人或爱人,径直走进了法国外籍军团在巴黎的招募办公室。

如今媒体报道这段往事时,多数选择以“有志青年为求自由投身军队”之类的理想主义解释冠之。

“一个人去面试,军官问他:‘你为什么想要加入?’他回答说:‘为了忘却。’‘忘却什么?’‘我不知道,我已经忘了’。”马世民自己用一个玩笑解释当时的动机,“还有一个真实原因是,当时我想去英国陆军的某个特定部门,他们一直拒绝我,说我个子矮、有红绿色盲,不合格。”

在马世民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离家出走了。在叔叔的资助下,他上学,然而性子野,并不用心,错过大学入学考试后,在曼彻斯特一家工程公司当学徒时恋上了老板的外孙女珍妮弗。一番热烈追求后,女友(现在的妻子)却觉得他不成熟,人生缺少方向,不接受他的求婚;家族长辈们大多曾是英国军官,他却要在法国外籍军团当一个二等兵;当时,这个19岁的少年并不是天生的成功者。

选择抛下所有逃向军旅生活,因为他第一次意识到,“我需要摆脱这一切”;但是迎接这次逃离的,却是充满血与汗的5年付出。

在这5年里,他坚持每天记日记,这些日记后来被编入他的自传体小说:《马世民的战地日记》一书中。

书里记录了那些在漆黑而冰冷的夜里进行的魔鬼训练和宛若钢铁般冷酷的教官;在阿尔及利亚血腥战斗时的多次死里逃生;如何在军团监狱守卫手下保命并熬过整整12天。兵团生涯里的这些刻骨经历,为他标记出新的人生轨迹;也像踏脚石一样,令他从当初凭直觉找到突破桎梏出口的那个少年,成长为对自己的选择有更为清晰认识的战士。



马世民曾加入法国外籍军团


和李嘉诚“并肩作战”

《马世民的战地日记》一书的副标题为“从悍将到企业巨人”。翻开内页,第一篇序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所写,和马世民一样,他从军多年,是出身军旅的企业家。

军队可以塑造最强悍的企业家。商场搏杀替代了戎马生涯,成为马世民的新征程。这一次,马世民仍旧没回英国,而是选择了一座遥远而美丽的离岛,香港。他没想到的是,岛上陪他征战的,将是称得上全港最佳战友的大老板李嘉诚。

相比军队里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商场上的领导艺术要求高很多。

吴任辉在马世民任主席的世铭投资担任董事总经理。他还记得几年前第一次加入公司时,在一次有关领导艺术的演讲中,马世民曾用斯巴达勇士的故事举例说,只有能够让人自愿跟从的领导才是真正的领袖。

“领导人同时还需要知识渊博、高瞻远瞩,勇敢有魄力,清楚知道自己的前行方向。目前在欧洲很难找到这种领袖。”在马世民看来,李嘉诚具备他所说的一切优秀品质。言谈间,也尽是对这位朋友的赞誉与维护。

马世民这样描述他们的相处:“我们一同做很多事情,他对我说,听着世民,你不想做的,我们不做;我不愿意的,我们也不做;只有当我们俩都想做一件事时,我们才去做。开车的人是我,而他坐在后座,告诉我应该去哪儿。”

两人之间也常有争执,每当出现分歧时,马世民就站起来作势要走,李先生就会让他等等,留下来不要走。此时,这位比马世民大20岁的上司更像他的父亲。“你知道父子之间常常出现分歧,儿子经常说我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          

正是这段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让他在自己的公司被高价收购后,留任长江实业旗下和记黄埔的董事总经理,成为唯一一位“和黄洋大班”。军旅出身的他,偏爱且擅长刺激的收购战。他的不少代表作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例如,通过收购香港电灯和加拿大的赫斯基石油,发展和记黄埔的能源业务。1993年离开和记黄埔时,外界一度揣测马世民与李家关系生变,然而他自己创办的GEMS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总部办公室就位于长江中心。“对于李先生,我不仅仅是尊重,更是爱他,他是而且将一直是我的朋友。”

马世民有着很强的自我约束力,对待下属从不带强横的军人风范。“在军队里,他们可以毫无理由地惩罚你,而且你必须无条件服从。而在公司里,我不会要求别人去做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2013年5月30日,北京,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右)会见马世民


穿越过去的生命印记

当被问及战场上的伤痕印记时,他言谈依旧从容,脊梁细微前倾,缓缓开口解释:“我未曾有过面对面近距离杀敌的经历,都是远距离扫射狙击,但之后整理战场,亲眼看到的感觉仍然是难以言说的。”

真正的军团生活,远不是小说《火爆三兄弟》里描绘的那种英勇浪漫,相反十分艰难苦闷。在经历过血腥的战斗、看血肉模糊的尸体太多几近麻木的时候,身为天主教徒的他开始产生疑问:上帝为什么会允许这样凄惨的事情一再发生?而教堂只给出一句单薄得不具说服力的解释:人类是无法理解上帝想法的。

他开始重返一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两年前,他去了阿尔及利亚,在那里,他遇到一个人,其父是当年第一个对法国人开火的阿尔及利亚人,正式发起了反对法国的独立战争,当地因此为其父树立了雕塑。

他们在雕塑面前合影并一起吃饭,饭桌上马世民和年轻人开玩笑说,“正因为你父亲开的第一枪没打准,所以我还活着。”

这之后,他将这张合影照片设为了手机屏保,屏幕上异国男子正平和微笑。

“你知道吗,时光会过去,历史终成历史。人不能活在现在,却一直抓着过去不放。必须学会忘记,并向前看。”

还有一次,为了找到50年前军团在大山里扎营、做饭的地点所在,马世民去到附近村庄里寻找最年长的人,“也许只有他会记得那些曾来过一夜的外籍兵们。”

找到的老人85岁了,是这个村子的族长。老人果真记得并且领着他们找到了当时的扎营地。“我站在那里,太神奇了,我竟然回忆起自己当时营帐的位置,并且又站到那块地面上!”

后来全村子的人都来了,办起了篝火晚会。那位85岁的族长就坐在火边喝着马世民带去的酒,看所有人在一起跳舞。



马世民在南极


从极热到极寒

作为冒险家,马世民的另一旅程无疑更受瞩目。

2004年,当时63岁的马世民和42岁的英国极地探险家彭哈多由南极洲边缘的大力神湾基地出发,以徒步且不设后援的方式,向南极点进发。

第一次见马世民,彭哈多因为不确定这个比自己大21岁的男人是否能坚持走完全程,对他提出了一年的前期训练计划,并要求他去英国境内的高山提前试手。

害怕寒冷的马世民从前几乎只去热带度假,上一次探险的壮举也是在炎热的撒哈拉沙漠(1999年他参加世界上最严酷的越野赛跑——撒哈拉沙漠马拉松大赛,跑完全程254公里),这次因妻子珍妮弗要驾驶直升飞机穿越南极,两人约定在终点汇合,他头一次尝试了零下温度里的生活。

从极热到极寒,在全球最冷的地方,苍茫的白色大地上只有一个人在行走。那是丢失了滑雪板的马世民。在距离目的地还有400英里的地方,海拔越来越高,雪也变得很薄,很少有人能离开滑雪板前进。

然而2月7日前,他们必须赶到山顶。在那里,他们将雇一架飞机上山顶,如果不能准时到达,太阳将落下,天空暗下去,什么都看不到,飞行也将格外危险。

于是,彭哈多先走一步,先去支好帐篷休息,然后马世民自己慢慢赶上来。他独自在雪地里走着,每天看着同伴越走越远,身影慢慢变成一个小点直至消失,独留身边空无一物的自己,唯一能看到的就是满目白色。

事后,所有人都问他当时在想些什么,“没有,我什么都没有想,我只知道,要尽快地走下去。”

这时,耳麦里传来一个声音:“告诉你个坏消息,珍妮弗坠机了。”

幸好,顶着最高时速100公里的强风,在零下四五十摄氏度的严寒里,他听到了那声音继续说:“但你放心,她已经在医院,没有事情了。”

坠机严重,飞机都散架了。珍妮弗手臂、肋骨摔伤,另一位驾驶员则摔坏了背部,但是他们都很幸运。在等了3个半小时后,他们被后方人员发现,原本为马世民准备的后备直升机迅速联系了当地的医院并且接到了阿根廷。

他和彭哈多用了58天走完了艰难的1095公里。和妻子的约定没能实现,马世民下山后第一时间赶往医院。

珍妮弗的幸运即是马世民的幸运。

可以说,自从珍妮弗第一次出现在他的生命中,就从没停止过影响他。马世民一共求了两次婚。第一次珍妮弗拒绝了,他抛下一切进了兵团;第二次珍妮弗同意了,他抛下兵团和深造机会走进了婚姻。

他从未问过妻子第二次同意求婚的理由,却讲述了一件貌似无关的小事。最初对《马世民的战地日记》感兴趣的出版商是一位女士。当马世民见到她时很困惑:“为什么一位女性会想要出版这本男人才感兴趣的书籍?”女士肯定地告诉他:“你想错了,这是一本女人的书。年轻的男孩儿离开去参军,回来迎娶家乡的女友,如此浪漫的故事,难道不正是女人们的最爱吗?”

听完她的话,马世民当即同意由这位女士代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也许正是这个浪漫的故事,让珍妮弗最终嫁给了她心中远征归来的英雄。

婚后,马世民从未停止过探险之旅,妻子珍妮弗和他一样是直升机飞行员,开直升机飞遍全球是她的梦想。夫妻在探险道路上并驾齐驱,常常让他们的儿女们担忧又无可奈何。今年,为了纪念偶像、英国探险家斯考特,他们将会一起重回南极。

信息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更新时间:2014-08-15
点击次数:5065